心相近|共谱发展新篇 续写“中阿情缘”

2024-06-01 20:27:55 |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图为“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2月1日报道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月10日报道,科幻小说一直是预测未来、孵化想法和探索今天刚刚萌芽的项目带来的可能性的沃土。摄

  釉色湛蓝的瓷碗、印有“马踏祥云”“双鹿”图案的青花瓷片、泛着金属光泽的不同制式圆形方孔钱币……这些陈列于海湾岛国巴林博物馆内的文物,述说着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由古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历史佳话。

  古有“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如今携手奋进、开启丝路新篇。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巴林、埃及、突尼斯、阿联酋国家元首访华。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年来,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出席论坛部长会开幕式,第五次面向阿拉伯世界进行重要政策宣示。

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如今,中国已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现全覆盖,并与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和互信合作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中企参与建设的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举办重大赛事、中企承建的苏丹三座大坝项目“亮相”苏丹2019年版货币背景图案、《山海情》《欢乐颂》等中国热播剧走红阿拉伯世界……从红海之畔到海湾之滨,正在涌现更多携手前行的新故事,中阿情缘正在不断续写。

  携手合作:“这个地方将越来越好”

  稳稳立于两条托臂上的青花瓷盘,描画着6片由“田”字变化而来的绿色树叶,环绕成埃及传说中代表“顽强、信念、奇迹”的依米花形状,瓷盘底座雕刻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中国黄河和埃及尼罗河——这块展示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合作区)接待大厅的标识牌,曾见证这里的“高光时刻”: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为泰达合作区二期揭牌。

  同一天,习近平主席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指出“这一项目将引进纺织服装、石油装备、摩托、太阳能等100多家企业,可以为埃及创造1万多个就业机会”。

2023年8月10日,埃及苏伊士省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当地员工在中企洗碗机生产线上工作。

  “在泰达,中国人和埃及人就是一家人。”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招商经理艾哈迈德·叶海亚说,习近平主席来到泰达合作区,不只给投资者信心,也给当地普通人带来新变化,“你会相信这个地方将越来越好。”

  泰达投资公司执行总裁艾哈迈德·拉德万见证了泰达合作区多年的发展,也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自2016年以来,泰达合作区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埃中务实合作的典范”,拉德万说。

  截至今年4月,泰达合作区已吸引投资超30亿美元,累计总产值超48亿美元,产业带动就业约7万人。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泰达合作区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对接的示范项目。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2018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阿方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从构建“1+2+3”合作格局,到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四大行动计划,再到提出“八大共同行动”,在元首外交引领推动下,新时代中阿合作生机勃发,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不断迈进。

  如今,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已建立起19项机制性活动,涵盖经贸、能源、民间交往、技术创新、医疗卫生、卫星通信等诸多领域。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980亿美元。

这是2023年6月28日在埃及开罗以东拍摄的建设中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无人机照片)。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助力埃及实现“2030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对接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的重点民生工程穆特拉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加快当地“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中国-阿联酋“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项目迪拜哈斯彦电站,建成后将满足迪拜总电力需求的20%……中阿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迄今已实施200多个大型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共谋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

  五月下旬的阿联酋哈利法港,烈日当空、海风阵阵。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内,往来的中外员工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红灰相间的办公大楼,大厅正中央高高悬挂着习近平主席2018年访问阿联酋时与阿领导人的合影。

  2018年7月18日,在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及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指出中阿“产能合作迈出历史性步伐”。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管理服务中心大楼外景。

  如今,示范园配套基建全面建成,正由开发建设转入运营管理阶段。作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重大项目,示范园目前已接洽企业超过1000家,主要涉及石油装备、精细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包括房产资讯、法律服务、投融资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大力协助企业尽快落地,为当地经济实现多元化和提升民生水平贡献力量。

  “这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准。对此,我只想说谢谢。”示范园埃及籍老员工米纳由衷地说。他期待,阿中能有更多合作,“那样就可以为阿拉伯国家的青年人提供更多机会”。

  沿着“一带一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携手发展、造福民生的故事不胜枚举。在卡塔尔,中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助力当地农场实现一年四季种植蔬菜水果。在阿曼,中国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助力当地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改善民生。在沙特,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红海新城将用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绵延1216公里,变“断头路”为“致富路”。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优质应用服务,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国土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便利……

2022年3月13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人们在中国品牌OPPO手机新品发布会现场体验新产品。

  埃及鲜橙、叙利亚玫瑰制品、突尼斯橄榄油、沙特椰枣等阿拉伯国家特色产品正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而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中国制造”也走进越来越多阿拉伯人家庭。中阿民众满怀欣喜,拥抱收获满满的当下,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

  心心相通:“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我想去中国看大熊猫吃竹子,也想去长城当好汉。”“长大后,我希望成为阿联酋驻华大使!”“虽然中国和阿联酋相隔万里,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夕,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字字句句流露出对中国的真情。习近平主席给孩子们复信,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为促进中阿友好贡献力量。

5月27日,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姆丹学校的6年级学生拉希德·阿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阿联酋扎耶德大学伊斯兰世界研究所前所长纳赛尔·阿里夫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反映出中国领导人对发展阿中关系的高度重视。在他看来,中文教育应该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推广,“以加强阿中文化交流”。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中文热”搭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快车,网络中文课堂、移动智慧教室等中文教育创新模式备受阿拉伯国家瞩目。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介绍,如今22个阿拉伯国家中已有4个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或开设中文院系,13个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中文学习架起中阿友谊的桥梁,中国医生以仁心仁术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中阿友谊使者”。5月1日,突尼斯坚杜拜省的玛卜鲁卡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命悬一线之时,是中国援突医疗队的医护工作者让她转危为安。玛卜鲁卡苏醒后,竖起大拇指表达感谢:“中国医生对待我们如同亲人。”

5月1日,中国援突医疗队医护工作者为当地患者玛卜鲁卡检查病情。(医疗队供图)

  1963年,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抵达的正是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在突尼斯,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已累计派遣援突医疗队28批,为当地人民提供诊疗服务超过600万人次。来自中国的“最可爱的人”,以无疆大爱收获阿拉伯民众的深厚友谊。

  “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首次概括提炼出“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突尼斯坚杜拜省卫生局局长哈利勒说:“以中国援突医疗队医生为代表的中突医疗合作正是这种友好精神的生动体现。”

  “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建设更高水平的中阿命运共同体”——5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向第33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致贺信时指出。

  道古缘且深,路远情更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人民共同执笔,写下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也将共同创造中阿命运与共的光明未来。

  记者:王海洲 董修竹 黄灵 王雅晨 王一盛 苏小坡 姚兵 张健 李良勇 萨利姆·菲拉斯(报道员)

  编辑:乔继红 赵嫣 陈杉 韩梁 马震 薛磊 王申 汪平 王圣美 张晓茹

  摄影:翟健岚 隋先凯 陈此超

  新华社出品

【编辑:曹子健】

下载今日头条网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