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中欧之间的黄金通道”

2024-06-11 22:47:26 |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图为“嬢王3 积极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摄

  仲夏时节、瓜果飘香,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迎来新的收获——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

  日前,记者自北京出发,跟随中欧班列一路向西,途经陕西西安、新疆乌鲁木齐,抵达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探访其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开行规模不断扩大

  5月25日早晨,西安上空,明媚的阳光穿过云层照射下来。距离渭河与灞河交汇处几公里的西安国际港站,一派繁忙景象。

  远处一架架橘色的龙门吊下,码放着整齐的集装箱。铁轨上停着一列火车,车头侧面写着“长安号”,前面悬挂一块红色牌子,上面写着金色大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场站的铁路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正为这趟即将开往波兰的列车,做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8时40分,“呜——呜——呜——”,火车发出三声嘹亮的鸣笛,震耳欲聋。车轮开始滚动,加速向前。它的启程意味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

  “刚刚出发的X8157次中欧班列,将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在十几天后抵达波兰的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告诉记者,现在,西安—马拉舍维奇的班列基本实现了天天发车、有去有回,“高效快捷地连接起中国市场与欧洲市场,这是一条中欧之间的黄金通道。”

  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16年至2023年,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0余列增加到超1.7万列,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39.5%。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

  中欧班列覆盖范围逐步扩展。据国铁集团货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内,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已达87条,联通中国境内122个城市,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同江北六大出境口岸。在境外,西、中、东三条运输主通道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探索开辟了跨里海、黑海的南通道新路径,“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日益成熟。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中欧班列还带动更多地区发展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以X8157次班列在国内抵达的最后一站霍尔果斯为例,这座边陲小城正依托中欧班列,开启发展“加速度”。

  霍尔果斯地处中国西部边疆,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常住人口数量不到10万。整洁、宁静又欣欣向荣,是记者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

  这里有宽阔平整、四通八达的公路,有崭新明亮、精心绿化过的住宅小区,有一家挨着一家的饭馆、商铺和宾馆。在街头巷尾,常能看到带有中欧班列元素的景致。记者所住的宾馆楼下,就有一个布置成中欧班列火车模样的露天餐吧。路上,记者还遇到不少旅游团的大巴车和来自天南海北的自驾游房车。经聊天记者得知,游客们一定要去打卡的景点,就包括霍尔果斯口岸景区。

  “霍尔果斯口岸包括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其中铁路口岸于2012年底通车运营。2016年3月19日,霍尔果斯口岸开行首趟中欧班列。”霍尔果斯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于荣向记者介绍,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中欧班列西通道的重要支点。目前,经过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线路有82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

  “近年来,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数量节节攀升,从2016年的386列增长至2023年的7762列,创下历史新高。现在,每天有20列以上的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或入境中国。今年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已通行中欧班列3163列,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于荣说。

  因中欧班列而迎来新机遇的远不只霍尔果斯。

  看国内。在重庆,中欧班列助力该市外向型产业实现年均增长产值30%。在浙江义乌,中欧班列有力推动了当地市场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的转型升级。在四川成都、河南郑州,中欧班列为当地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等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再看国外。中欧班列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为多国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开通,港区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在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中欧班列的开行让站内业务量成倍增长,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这支越开越多、越开越密的“钢铁驼队”,正在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货品种类日益丰富

  昼夜奔驰的中欧班列,运送什么货物?

  邵博尔告诉记者,X8157次班列载有55节车厢,运载的货物是出口销往欧洲各国的汽车零配件、液晶显示器、服饰鞋帽和各类日用百货等。

  “中欧班列开行初期,运输的货物品类主要是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IT产品,后来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日用百货、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53大类5万余种。去年以来,中国制造‘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正成为中欧班列运量新的增长点。”西安国际港站值班站长李沛补充说。

  在西安国际港站特货作业区,停放着几千辆崭新汽车。它们都在等待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海外。

  商品汽车属于铁路货运中的特种货物。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专门为装载汽车而设计的JSQ型车厢,让商品汽车稳稳地坐上中欧班列。

  “JSQ型车厢每节高4.8米、长26米,分上下两层,可装9到10辆商品汽车。一趟中欧班列可以挂20多节车厢,运输200多辆商品汽车,约15天左右可以抵达目的地。”中铁特货西安分公司总经理王聪说:“由西安比亚迪等车企生产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我们主要的运输对象。”

  为进一步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开拓海外市场,中铁特货西安分公司还根据汽车企业的生产运输需求,增设物流场站和专用运输线。“我们根据西安比亚迪基地的生产规划,计划在西安比亚迪二厂建设4条专用线,其中3条供商品车装运、1条供零部件到发,预计2026年建成。”王聪说。

  除了商品汽车,许多农副产品也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等优势,是我们选择中欧班列的原因。”新疆天顺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治平告诉记者,该公司有一项业务是将新疆生产的番茄酱出口到意大利,“新疆本地生产的番茄酱质量非常好,在海外广受欢迎,经常供不应求。过去,我们是先将产品运到天津港,再通过海运运往意大利。但这一过程耗时比较久,一般要2个多月才能抵达,而且不太稳定。”

  今年4月,乌鲁木齐—意大利萨莱诺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开行,为新疆番茄酱的出口提供了更优解。丁治平说:“选择中欧班列以后,每一集装箱的运输成本降低了1/6,运输时间也缩短到了1个多月。4月以来,我们已出口了350个标准集装箱、7200吨新疆番茄酱。今年全年,预计将发送5万吨番茄酱。”

  除了“运出去”,中欧班列还将海外产品“运进来”,促进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惠共赢。

  在西安一家进口商品超市内,商品依据产地被划分成不同区域,“哈萨克斯坦油脂区”“马来西亚进口咖啡区”“欧亚进口食品区”……货架上,是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冰淇淋、巧克力、面粉、坚果……这些来自欧亚各国的特色农产品,大部分都是乘坐中欧班列进入中国的。

  “中欧班列将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内,丰富了咱们老百姓的餐桌。”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介绍,因为有了中欧班列打通的“黄金通道”,该公司得以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支持当地农民种植了150万亩葵花和小麦。

  “我们提供加工设备和技术,在哈萨克斯坦建立面粉生产线、挂面生产线,成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回中国市场。这不仅帮助我们找到了优质粮源,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还帮助当地发展了产业,一举多得!”刘东萌说。

  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近年来,中欧班列在越开越多、运载货品越来越丰富的同时,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运行效率。

  位于天山脚下的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中欧班列向西开行的必经之地。作为一个列车休整、重新编组的中转站,近年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不断加强建设,令中欧班列从“路过”变“集结”。

  “乌鲁木齐是面向欧亚陆路开放的前端。国际陆港区发挥这一区位优势,服务来自全国的中欧班列,帮助货物在此地集结后,更高效地运往海外。”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班列事业部总经理郑巍国介绍,货运企业可以通过铁路95306数字平台,在网上看到哪天、哪个时间有发往哪里的中欧班列。“就像买客运火车票一样,企业可以线上预订让货物乘坐哪一班货车发走。如果不是整集装箱的货物,我们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拼箱。”郑巍国说。

  现在,货物抵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后,基本在24小时内就能完成集结和相关手续办理,发往霍尔果斯口岸或者阿拉山口口岸。而以前,这个过程需要3至5天。

  95306数字平台还能将列车、货物、发运人、收货人等信息实时传递给海关部门、边检口岸和国外铁路公司,自动完成海关申报等流程,大大缩短班列在口岸停留作业的时间。

  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联运办公楼,记者见到业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核对一沓沓的票据。

  “就像人出国需要办理证件一样,中欧班列的货物出境,也需要有手续,这些票据叫国际货协运单。”霍尔果斯站货运车间内勤值班员崔岩向记者讲解道,国际货协运单上登记有货物的货主、种类、数量、始发地、抵达地等多种信息。“过去,这些单据需要铁路工作人员和海关工作人员亲自交接、手动核对,确认无误后,再放行列车。得益于数字口岸建设,中欧班列的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了。”

  据崔岩介绍,现在,货物信息会直接显示在数字平台上,铁路与海关两方数据共享,工作人员只需核对一下数字单与纸质单是否相符即可。“而且,之前如果班列是在夜间抵达口岸,企业需要提前预约检查。但现在,我们24小时全天办理业务,无论班列多晚到达口岸,都能快速完成查验。”

  正在窗口办理业务的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业务员冶梦婷,对崔岩的说法表示认可。“我的工作就是把我们负责运送货物的国际货协运单先送来审核,通过后,再送回到列车上,让货物出境。以前,我一天只能办理完一两列车的货物手续,现在,一天可以办理完三四列。”冶梦婷说。

  数据显示,去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日均通行班列16列,今年则已提高到20列以上。

  海关部门同样努力解决堵点、难点,加强与铁路部门合作,助力中欧班列加速通关。

  在霍尔果斯铁路场站出口货物查验场地,记者看到两名海关工作人员正准备对一车刚抵达的货物进行抽检。这是一批化工用原料,海关人员行动迅速地开箱、拆包、拍照录像、核对货物,很快完成了检查。

  霍尔果斯海关查检三科副科长张乾告诉记者,当前,海关部门针对不同货物的特点,采取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高效衔接装卸、运输、查验等步骤,已建立起多环节、立体式监管。“我们已实现与铁路部门的信息交互全程无纸化,实现班列信息实时核对、自动核放,不断降低整体作业时间。我们的查验速度更快一点,就能让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更早一点抵达目的地,服务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本报记者 李 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1日 第 10 版) 【编辑:何颖】

下载第一记者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